目的地搜索
学院专业
学院专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专业 > 正文
信息与计算科学
2025-03-12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理工学院

天津财经大学理工学院成立于2004年11月,下设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软件工程与智能技术系、计算科学与数据技术系、数学系、实验支持组。

一、学院概况与师资建设

学院秉承“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人文科学素养、专业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余人。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5个本科专业,并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术硕士点、应用数学二级学术硕士点。建有物理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软件基础实验室、软件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硬件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研究生专用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支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现有教职工8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40%,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5%。教师团队屡获殊荣,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教学团队获评“天津市级教学团队”;学院曾获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人工智能》、《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基础》三门课程被认定为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人工智能》课程入选2024年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产教融合专项)。

二、学科建设与创新实践

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年获批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2017年获批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20年获批天津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软件工程专业2017年获批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

近年来,学院紧抓时代机遇,以“新工科”建设为核心,推动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工程三个专业于2024年获批天津市新工科重点建设项目,依托财经学科优势,重构课程体系,探索“财经+工科”特色培养路径。开展“新工科”建设以来,在原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上,形成了阶段性特色和亮点:一是以财经优势学科为基础开展学科交叉,在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了财经学科交叉的项目式驱动课程群;二是重构了新工科建设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了面向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模块;三是将产、学、研、用深度融入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

数学学科则围绕数学与经济、金融、数据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强金融数学、智能计算、数据分析等特色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突出经济(金融)特色,培养方案有别于传统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充分利用我校的财经优势学科,努力培养与财经融合的复合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注重数学、计算机技术、金融理论体系的掌握和实际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具有鲜明的技术性和应用型特色。   

三、就业赋能与社会服务

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校企协同、实践驱动”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职场导师沙龙、就业力提升讲堂、专场招聘会等品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强化职业竞争力。与多家知名信息技术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提供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资源,毕业生广泛就职于信息技术、金融科技、教育科研等领域,获用人单位高度认可。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与产学研融合,在经管理工学科交叉赋能方面积极推进。立足学校“新财经”发展战略,为社会输送兼具技术能力与经管思维的卓越人才,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

信息与计算科学

认识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立足数学根基,融合计算机科学与金融科技,打造“数学+计算机+金融”的交叉学科体系。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本专业聚焦金融大数据分析、智能算法研发与科学计算应用,培养能够运用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技术解决金融、经济等领域复杂问题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区别于传统数学专业,本专业特别强调数学方法在金融风险管理、量化投资、保险精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鲜明的财经特色优势。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数智金融”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理论、计算机技术和金融知识三大核心能力模块。通过四年的专业训练,学生将具备金融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量化模型构建能力、智能算法研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毕业生既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事量化分析、风险管理、金融科技开发等工作,也能在IT企业担任数据分析师、算法工程师,或继续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数学、统计、金融工程、计算机等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

办学特色

本专业最大的特色在于“三个融合”:一是学科融合,构建了数学、计算机、金融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二是产教融合,与多家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开展真实项目实训;三是技术融合,将传统数学方法与现代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有机结合。依托天津财经大学在经管学科的传统优势,我们开设了智能计算、数据分析与应用等特色方向课程,建设了大数据实验室,并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金融科技创新大赛等专业赛事,形成了“基础理论+前沿技术+金融应用”的特色培养模式。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数据结构与算法、常微分方程、数学建模、数值分析、智能计算、数据分析与应用、微观经济学、随机过程应用、程序设计基础、Python程序设计、深度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导论等,并配有相应的实验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办学条件

本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计算数学实验室等实验室和一个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可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基本合理,天津市教学名师1名,曾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教学科研能力强,国际视野广阔,能够全面支撑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此外,专业注重校企合作与产学研融合,与多家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拓展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国际交流

本专业每年邀请多位海外知名学者来校开设短期课程或专题讲座,内容涵盖金融数学前沿、人工智能最新进展等热点领域。专业还支持优秀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等。通过这些国际交流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也为他们后续出国深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毕业生未来发展方向

毕业生发展呈现多元化特点:约40%的毕业生进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事量化分析、风险管理、金融科技等工作;约30%进入互联网、IT企业担任数据分析师、算法工程师;约20%选择继续深造,考入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名校或赴海外留学;其余毕业生进入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升,部分优秀校友已在知名企业担任重要职位。

优秀就业案例

于阔,计算1901班学生,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陈晓宇,计算1901班学生,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行;

韦云丽,计算1901班学生,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行;

王雅萍,计算2001,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分行;

李琪,计算2001,北京燕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杨欣,计算2001,天津市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李庆虎,计算2001,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周锦瑞,计算2001,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于帅,计算2001,黑河市统计局。

优秀国内外升学案例

晋莉柯,计算1901班学生,上海大学;

蔡明君,计算1901班学生,东南大学;

李洪辉,计算2001班学生,北京邮电大学;

徐佳琪,计算2001班学生,上海大学;

李洪辉,计算2001,北京邮电大学;

徐佳琪、张鑫远,计算2001,上海大学;

陈其涵,计算2001,福州大学;

罗皓玥,计算2001,雷丁大学。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电话(传真):022-28171399          邮编:300222

邮箱:zhaosheng@tjufe.edu.cn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珠江道25号  天津财经大学招生办公室

本科招生小程序

本科招生微信

2014 天津财经大学 津教备0017号 津ICP 05003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