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学院专业
学院专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专业 > 正文
软件工程
2025-03-12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理工学院

天津财经大学理工学院成立于2004年11月,下设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软件工程与智能技术系、计算科学与数据技术系、数学系、实验支持组。

一、学院概况与师资建设

学院秉承“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人文科学素养、专业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余人。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5个本科专业,并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术硕士点、应用数学二级学术硕士点。建有物理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软件基础实验室、软件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硬件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研究生专用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支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现有教职工8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40%,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5%。教师团队屡获殊荣,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教学团队获评“天津市级教学团队”;学院曾获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人工智能》、《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基础》三门课程被认定为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人工智能》课程入选2024年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产教融合专项)。

二、学科建设与创新实践

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年获批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2017年获批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20年获批天津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软件工程专业2017年获批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

近年来,学院紧抓时代机遇,以“新工科”建设为核心,推动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工程三个专业于2024年获批天津市新工科重点建设项目,依托财经学科优势,重构课程体系,探索“财经+工科”特色培养路径。开展“新工科”建设以来,在原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上,形成了阶段性特色和亮点:一是以财经优势学科为基础开展学科交叉,在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了财经学科交叉的项目式驱动课程群;二是重构了新工科建设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了面向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模块;三是将产、学、研、用深度融入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

数学学科则围绕数学与经济、金融、数据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强金融数学、智能计算、数据分析等特色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突出经济(金融)特色,培养方案有别于传统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充分利用我校的财经优势学科,努力培养与财经融合的复合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注重数学、计算机技术、金融理论体系的掌握和实际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具有鲜明的技术性和应用型特色。

三、就业赋能与社会服务

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校企协同、实践驱动”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职场导师沙龙、就业力提升讲堂、专场招聘会等品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强化职业竞争力。与多家知名信息技术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提供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资源,毕业生广泛就职于信息技术、金融科技、教育科研等领域,获用人单位高度认可。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与产学研融合,在经管理工学科交叉赋能方面积极推进。立足学校“新财经”发展战略,为社会输送兼具技术能力与经管思维的卓越人才,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

软件工程

认识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实用和高质量软件的学科。软件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国家发展既需要从事基础研究的软件工程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软件分析师、设计师、架构师和高层次的软件应用管理人才。天津财经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依托理工学院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开始本科招生,2017年获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立项,2019年教学团队荣获天津市级教学团队称号,2024年成为天津市新工科重点建设专业并获批“麒麟工坊”实习基地。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京津冀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服务于学校“新财经”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核心,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引领,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掌握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基本工程素养和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在软件及相关行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从事复杂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应用和维护,以及软件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软件工程应用型高素质复合人才。

办学特色

本专业坚持跨学科、宽口径、重能力的培养模式,深入贯彻新工科理念,通过产教融合、学科融合、科教融合,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产教融合方面:与华为、南大通用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信创实验室,开设如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实践、GBase数据库应用实践等校企共建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毕业后对国产化应用的需求。

学科融合方面:设置数智财经应用课程群,涵盖数智财经应用基础、数智财经应用实践等课程,融合会计、金融、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使学生在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熟悉财经领域业务,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拓宽就业渠道和职业发展空间。

科教融合方面:构建智能数据分析课程群,包括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理论课程,以及Python应用开发实践、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实践、机器学习项目实战、大数据项目实战等应用实践课程,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的能力,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算法设计与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技术、Web编程技术、软件工程原理与实践、Java程序设计等软件系统开发方向课、深度学习等智能数据分析方向课、数智财经基础、数智财经应用等,并配有相应的实验课程、实践环节和项目实战等。

办学条件

本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软件基础实验室、软件技术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和基于校园网的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实验教学环境优越,完全满足实验教学和学生课外创新实践的需要。2024年,建设“麒麟工坊”实习基地,为信创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国际交流

本专业与多所国际知名院校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有多名优秀本科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进行访学,学分互认,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具体的国际交流项目可查询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网站。

毕业生未来发展方向

毕业生能在外资及国有大中型企业、IT产业领域、科研院所、金融与经济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研发、应用软件策划与项目管理、软件产品检测与管理、软件外包服务等工作。优秀学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硕士或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本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就业单位有阿里巴巴、百度、甲骨文、腾讯、京东、苏宁、用友、爱奇艺等知名公司,还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银行、税务等国家重点单位。每年有约20%的学生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优秀毕业生

陈伊洋,刘登科,软件19级学生,大宇宙信息创造(中国)有限公司;

於文淇,软件1901班学生,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行;

李娅萱,软件1901班学生,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行;

孙厚宇,软件1901班学生,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东丽区税务局;

曾莞婷,软件1902班学生,国家税务总局钦州市税务局;

栾佳诺,软件1902班学生,国家税务总局铁岭市税务局;

赵思涵,软件1902班学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

李奥飞,软件1902班学生,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行;

殷瑞琪,软件2002班学生,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高金萱,软件2002班学生,图观(天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张少兰,软件2001班学生,中共虎林市委办公室;

罗平川,软件2002班学生,国家税务总局武威市凉州区税务局;

王宣莹,软件2001班学生,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奎屯供电公司;

樊娅兰,软件2001班学生,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供电局;

徐俊铎,软件2002班学生,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行;

莫定泽,软件2001班学生,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荔湾支行。

优秀国内外升学案例:

杨凌曦,软件1901班学生,天津大学;    

杜丽平,软件1901班学生,东北师范大学;

刘鹏飞,软件1901班学生,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张晓倩,软件1902班学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吴文俊,软件1902班学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辛嘉豪,软件1902班学生,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刘镇源,软件1902班学生,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蔡娴妃,软件2001班学生,华东师范大学;

李硕,软件2001班学生,东北大学;

刘磊,软件2001班学生,北京工业大学;

李玉海,软件2002班学生,西南大学;

钱爽,软件2001班学生,重庆大学;

詹涵月,软件2001班学生,西南交通大学;

杨世杰,软件2001班学生,东京都立大学;

焦振,软件2002班学生,莫纳什大学;

李荣兴,软件2002班学生,谢菲尔德大学。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电话(传真):022-28171399          邮编:300222

邮箱:zhaosheng@tjufe.edu.cn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珠江道25号  天津财经大学招生办公室

本科招生小程序

本科招生微信

2014 天津财经大学 津教备0017号 津ICP 05003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