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of Public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前身是
在1958年学校成立初期建立的财政金融系
是与“天财”同步发展的院系之一
1986年正式成立财政系
2015年更名为财政与公共管理系
2018年组建成立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目前学院拥有财政学类和公共管理类两个专业大类
覆盖财政学、税收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四个本科专业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前身是在1958年学校成立初期建立的财政金融系,是与“天财”同步发展的院系之一;1986年正式成立财政系,2015年更名为财政与公共管理系,2018年组建成立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目前学院拥有财政学类和公共管理类两个专业大类,覆盖财政学、税收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四个本科专业。财政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天津市品牌专业。税收学专业是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天津市高等学校应用型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天津市高等学校应用型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天津市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财政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税制》《政治学原理》《税法》《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债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为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学院拥有三个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和一批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020年学院获得天津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实效奖,并荣获天津市三八红旗集体。
1981年,财政学科成为国内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在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社会保障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成为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培养院校,并在2010年获批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税务硕士(MT)专业学位授予权。目前,财政学科所属的应用经济学学科是天津市一流学科并列入天津市顶尖学科培育计划,公共管理学学科是天津市重点学科,“知识工程与数字政府治理学科群”入选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

公共管理类专业
公共管理类专业是以公共利益、公共价值为导向,研究如何运用公共政策和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升国家治理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专业。我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所依托的公共管理学学科是天津市重点学科和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知识工程与数字政府治理学科群”),拥有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公共管理硕士(MPA)授予权,并在2018年首次全国专业学位评估中位居财经类院校第五名。以该类专业为依托建设的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2019年成功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CTTI),2020年获得天津市高校智库,多位教师接受政府部门的专项委托研究项目。该类专业目前已构建起从本科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到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我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自2019年开始按照专业大类招生,实施“1+3”人才培养模式,分为大类培养(1学年)+专业培养(3学年)两个阶段。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按照专业分流方案,根据学生兴趣、职业发展等条件择优选择并进入相应专业学习。公共管理类专业设有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本科专业。
本专业重视公共管理案例开发与写作,师生积极参与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华北地区和天津市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曾获得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3项,华北地区和天津市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指导老师、最佳表现学生等30余项奖项。以问题为导向的公共管理案例开发已成为我校培养公共管理专门人才的重要载体和特色。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术知识竞赛,曾获市级或国家级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等高水平竞赛的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本专业重视党建引领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工作,公共管理系党支部获评天津市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行政管理系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行政管理
认识专业
本专业从属于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是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组织,为有效保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机关内部事务的应用性学科。本专业探讨公共管理实践中所蕴含的规律,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构建公共组织和制度体系,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浓郁的本土情怀和宽广的国际视野,掌握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较高的管理、决策、调研、沟通等应用能力及初步的科研能力,具有在行政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继续拓展的潜力,能在各级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研究、宣传策划、文秘、财务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办学特色
本专业倾力打铸“财经特色鲜明,专业竞争优势显著、人才培养质量优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突出”的特色,专业建设所依托的公共管理学学科和财政学学科均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强调人才培养的“公共管理与经济学”相融合的特点,以学院《财政公管人》杂志、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读书沙龙等平台助力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塑造,形成了培养“懂经济,通管理,精行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办学特色。
办学条件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研经验丰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所有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大多毕业于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教学科研能力突出,多人次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及天津市教学成果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二等奖、三等奖等教学类奖项,部分教师获评全国MPA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拥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天津市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等业务能手。《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三门课程入选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
实践教学
本专业结合教学要求,依托学院“笃行计划”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聘请实务部门业务骨干担任合作导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案例大赛、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本专业配有教学实验室,购置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危机应急决策沙盘、公务员考试及面试模拟系统等多个教学软件,可以进行实践模拟教学。本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服务、社会调研等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曾获得“全国千校千项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入选团中央全国大学生遵义会议宣讲团项目等社会实践荣誉多项。
主要课程
核心课程: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原理、社会学、公共政策学、行政法、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中国政府与政治、组织行为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
特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中国税制、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策略方案设计、量化分析、申论热点政策分析、财税与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等。
国际交流
本专业为师生搭建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部分教师曾到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生在读期间可申请到英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做交换生或进行短期访学。部分学生代表曾参加G200国际青年论坛。
毕业生未来发展方向
本专业“懂经济,通管理,精行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目前包括行政管理在内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已累计培养本科生1800余名,硕士研究生1600余名,大部分毕业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策划、咨询、文秘、财务管理等工作。
优秀毕业生
行政管理专业已成为优秀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基地,每年都有多名毕业生考取国家和地方公务员。多名毕业生相继被美国纽约大学、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澳洲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也为企业界输送人才,多名毕业生成功应聘华为、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各大银行等知名企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
认识专业
本专业从属于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在功能上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些方面关乎所有家庭的幸福,也正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努力的方向。政府需要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和管理人才,各类企事业单位也需要熟知社会保障政策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同时,全民医保的背景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将为各类医疗机构输送高素质医保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取创新的实践能力和宽广的国际视野,掌握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知识,具备将前沿的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到社会保障实际业务中的能力,能胜任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劳动仲裁机关及各类社会团体的相关人事及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办学特色
本专业倾力打铸“财经特色鲜明,专业竞争优势显著、人才培养质量优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突出”的特色。本专业兼顾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学习和业务操作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融合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兼具本土和国际视野,注重“合作式”培养,形成了培养“懂经济,通管理,精社保”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办学特色。
主要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学、社会学、人口学、公共管理学、劳动经济学、医疗保障、卫生事业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公益慈善事业管理、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等。
特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政府预算管理、中国税制、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管理、申论热点政策分析等。
办学条件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天津市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全部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部分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部分教师被评为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天津市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实践教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结合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建有劳动与社会保障模拟实验中心,实验室配备涉及社会保险实务、社会保障综合业务实验平台、社会保险业务技能竞赛、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教学软件,可进行实践模拟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本专业建立实践基地,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增进所学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会提升。
国际交流
本专业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国际视野拓展。鼓励教师赴国外访学,已有多名教师赴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国外知名院校交流访问。学生在校期间可申请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大学交换生项目。优秀师生代表曾参加G200国际青年论坛。
毕业生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在内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已累计培养本科生1800余名,硕士研究生1600余名。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相关工作,毕业生综合素质也得到众多用人单位的认可。随着中国老龄化及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将更加广阔。
优秀毕业生
本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广大毕业生遍布海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多名毕业生相继被美国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每年都有多名毕业生考取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进入各大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