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学院专业
学院专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专业 > 正文
金融学(国际金融)
2025-03-11  

School of finance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是天津财经大学学科和专业基础最强

历史积淀最为深厚的学院之一

获批三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金融学专业、金融工程专业、信用管理专业

并已形成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

金融学院拥有金融学(含保险学)博士、金融专业硕士、保险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秉承“聚焦学生成长,筑牢初心使命”的原则,关心学生、匠心教学、潜心科研、服务社会,在传承与创新中斩获佳绩。

金融学院开设有金融学、金融学(国际金融)、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信用管理等专业(方向),另设量化金融拔尖人才实验班和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方向:能源金融)项目。

学院人才培养本着理论学识与应用实践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素养并重、学术科研与创新创业并重的理念,突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双语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本科导师工作组、校企协同育人等,依托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天津市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塑造具有爱国奋斗精神、顺应时代潮流、能力素养卓越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人才。

金融学(国际金融)

认识专业

我校于1978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国际金融专业,后改为金融学(国际金融)专业方向。依托于国家级特色专业——金融学,在不断地丰富、完善与创新中,本专业方向逐步形成了关注国际金融领域前沿动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的专业特色。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侧重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范、掌握应用技能要求的开放性金融人才。通过规范化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深厚的国际金融理论功底、掌握必备的学术前沿研究方法,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必要积淀;能够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从事国际金融研究管理工作;能够进入全球金融机构或本土重要金融机构成为从事国际金融相关服务的高级金融人才。

办学特色

国际金融教学科研团队获天津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为“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团队,国际金融课程团队是天津市市级教学团队;《国际金融》课程为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及团队;在国内同类财经院校中,较早开设本科生双语课程;注重本科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训练,在全国高校各类竞赛和大创项目中屡创佳绩。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验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均进行了长期的有益探索,关注学生在兴趣、特长和能力方面的差异,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能力的培养贯穿国际金融教学体系。

主要课程

本专业方向课程结构划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包含核心素养课)+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与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模式,主要专业课程包含国际金融(双语)、货币金融学(双语)、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双语)、跨国金融管理(双语)、国际经济学(双语)、金融市场学(双语)、国际法与金融监管、证券投资学、外汇交易模拟等。

办学条件

本专业方向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天津市“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天津市重点学科、天津市高校重点研究基地等平台,形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办学层次齐全。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和团队的带领下,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多层次跨越发展,多名教师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3人获天津市级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国际金融系党支部是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国际金融教学科研团队是天津市三八红旗集体、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本着“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理念,国际金融专业方向教学团队科研能力高超,实践创新素养坚实,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为学生搭建展示专业才华和综合素养的多种平台。

国际交流

本专业方向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长年坚持与国外大学的校际交流。每年均有优秀学生参与国家公派留学或短期访学项目、G200青年论坛等国际会议,从课程、学分互认、鼓励参与国际学科、科技竞赛等多角度支持优秀学生出国交流,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毕业生未来发展方向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近年多在国内双一流大学深造,考取国外顶尖大学研究生的比例较高,也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监管机构,银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资管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全球500强机构就业。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电话(传真):022-28171399          邮编:300222

邮箱:zhaosheng@tjufe.edu.cn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珠江道25号  天津财经大学招生办公室

本科招生小程序

本科招生微信

2014 天津财经大学 津教备0017号 津ICP 05003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