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of finance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是天津财经大学学科和专业基础最强
历史积淀最为深厚的学院之一
获批三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金融学专业、金融工程专业、信用管理专业
并已形成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
金融学院拥有金融学(含保险学)博士、金融专业硕士、保险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秉承“聚焦学生成长,筑牢初心使命”的原则,关心学生、匠心教学、潜心科研、服务社会,在传承与创新中斩获佳绩。
金融学院开设有金融学、金融学(国际金融)、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信用管理等专业(方向),另设量化金融拔尖人才实验班和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方向:能源金融)项目。
学院人才培养本着理论学识与应用实践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素养并重、学术科研与创新创业并重的理念,突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双语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本科导师工作组、校企协同育人等,依托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天津市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塑造具有爱国奋斗精神、顺应时代潮流、能力素养卓越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人才。

金融学(量化金融拔尖人才实验班)
认识实验班
现代金融学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标志体现为金融学的数量化,即强调金融学理论研究模式数学化、应用研究定量化,以及计算机技术运用广泛化。数字经济时代需要在信息+智能+数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量化金融以数据为基础、以模型为核心,结合现代金融理论,在理论与政策研究以及在各类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部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量化金融拔尖人才实验班通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综合改革,探索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体系和管理方式,将量化金融拔尖人才实验班打造为培养拔尖创新金融人才的基地。
量化金融拔尖人才实验班以希望继续求学深造、在未来金融学研究领域中有所建树以及希望成为金融行业精英人物的优秀学生作为培养对象,高度重视现代经济学、金融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规范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训练,突出数学和量化分析能力,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交流能力。
培养目标
量化金融拔尖人才实验班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浓郁的本土情怀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具有坚实的经济学基础、掌握现代金融学理论、扎实的数理分析功底、娴熟的金融量化分析技能、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在国内外一流院校深造、胜任国际机构高端金融管理工作的领先创新型金融人才。
办学特色
实验班在全校入学新生中选拔有志于未来在金融学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及在金融领域成为行业精英的学生。根据学生表现和各项成绩评定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如成绩不合格,将由实验班转入普通班继续完成本阶段的学习。
鉴于实验班定位于选拔和培养有志于未来在金融学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及在金融行业成为精英人物的拔尖人才,因此突出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培养,为学生开设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金融计量学等课程。
实验班顺应金融学科和金融行业发展的前沿趋势,强调将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引入金融研究,加强对数学研究方法和量化分析工具的教学,全面而系统地开设数学和量化分析进阶课程,如量化分析、数据挖掘分析、基于MATLAB的金融计算、金融大数据高阶研讨、金融科技虚拟仿真实训、区块链综合仿真实训等课程。
根据学生研究兴趣和专长,通过双向选择确定研学导师,研学导师负责引导学生提升对学科专业方向、个人学业规划、研究生涯规划、职业规划的认识,并指导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创新训练、全国竞赛。进入第四学期后,学生自愿参与研学导师的科研课题、创新创业课题、行业课题等研究活动。
在第六学期,开设校企共建课程,选拔优秀学生颁发课程奖学金,推选卓越学员参加企业科研夏令营,推荐优秀学生在第七学期集中实习。
主要课程
实验班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核心素养)+专业教育课程(大类基础+专业核心+跨学科限选+专业选修)+实践与创新教育课程(创业发展+创新创意+实践科研),具体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金融计量学、货币金融学(双语)、金融工程学、金融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数理金融、数据挖掘技术、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双语)、国际金融(双语)、量化投资分析、金融科技虚拟仿真实验、区块链综合仿真实训等。
办学条件
本专业方向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天津市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天津市重点学科、天津市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市高校社会科学实验室“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实验室”等平台,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名师、团队以及天津市级教学名师和团队的带领下,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多层次跨越发展,多名教师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并且与行业内优秀企业共建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实践实习基地稳定,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为学生搭建展示专业才华和综合素养的多种平台。
国际交流
本专业方向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长年坚持与国外大学的校际交流。鼓励优秀学生参与国家公派留学、短期访学项目及国际学术会议,从课程、学分互认、鼓励参与国际学科、科技竞赛等多角度支持优秀学生的跨国交流,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毕业生未来发展方向
1.在国内一流院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2.申请国外高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3.金融机构研发及中高层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