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of Digit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于2023年
是我校深入推进“新财经”建设过程中
探索成立的数字化财经人才培养高地
现设有数字经济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两个本科专业
学院对接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应用需求
致力于培养既掌握扎实的经济管理知识
又具备前沿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学院突出学科交叉,充分发挥我校现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各自优势,整合现有各专业学院的优势教学科研资源,由主要校领导亲自担任学院院长,形成了一支高水平、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团队。学院突出产教融合,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人才培养过程,聘任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实践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参加横纵向科研项目等实践实训,促进学生综合竞争力整体提升。学院突出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博士研究生导师和优秀中青年科研骨干组成学术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开展基础性学术训练,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同时,探索建立数字化财经人才本硕博高端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贯通人才深造渠道。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认识专业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于2017年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是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新开设的5个重点新型扶持专业之一,是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宣言》中列为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热点和重点专业。我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于2023年通过教育部审批备案,面向全国招生,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需求特征日益明显,大数据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管理活动的必要资源和基本要素。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出现,作为核心要素的大数据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方面大模型需要对海量数据要素进行训练和优化,另一方面应用大模型能够提取出隐藏在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进而为决策提供支持。为适应“数据要素×”人才的社会需求,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通过跨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将在实践中掌握数据科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基于数据应用大模型赋予数据要素全新的“生命力”的能力,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培养目标
为适应“数据要素×”人才的社会需求,本专业将培养具备广阔国际视野、强烈社会责任感,具备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基础知识,能够掌握和综合运用大数据管理理论、方法、工具,对现代管理业务问题进行数据建模、智能分析和管理决策,熟练掌握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理解并驾驭数字化商业活动的规律,具备在企业经营中运用大数据进行决策的能力以及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相关行业从事数据分析与数字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商业精英。
办学特色
1.知识图谱赋能的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构建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作为管、理、工、文等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新文科”专业,汇集我校优秀师资和教学资源,跨学院组建课程组。以文科知识为根基,工科知识为纽带构建新型跨学科知识图谱,系统地展示学科间内在联系与融合,实现不同学科知识重组创新,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管理工文深度结合”这一理念。知识图谱使学生清晰把握多学科知识间的关联,消除隔阂与混淆,激发学习兴趣,为未来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培养懂数据、懂技术、懂业务、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人工智能引领的学生个性化发展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引入学生画像等人工智能可视化技术展示学生学习情况,实时追踪学习进度,准确把握学习效果,以提供实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直观认知成长轨迹,激发内在动力。依托学生画像中不同能力倾向和兴趣特点的分析报告,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其中,科研导向的教学路径侧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度、学术讲座、师生课题组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术资源和系统性支持,帮助学生深入学术领域、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实践主导的教学路径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提供实践机会如参观、实习、实训,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实习平台,邀请业界人士参与人才培养,促进学生经验和技能提升。

3.数字孪生驱动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强调知识落地与实际应用场景的有机融合。以产业数据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入数字孪生平台,打造企业从感知到经济效益的全链条孪生。通过从产业案例到课堂案例的孪生,以及从商业谈判到课堂谈判的孪生,构建真实而富有挑战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在实际案例中体验从商业分析到决策制定的全过程。突出实践实验教学,借助校企合作形成“三维立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提供行业实践及企业就业机会,依托校企结合实现实践能力提升。

主要课程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主要课程以“产学研用”为主要路线。“产”包括将产业案例和商业需求结合课堂,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分析解决企业项目,完成现实复杂管理决策的能力;“学”包括计算机学科、思政学科、管理学科等多学科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大数据分析的基础理论和思维逻辑的能力;“研”包括学术写作、文献阅读等研究生前导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专研学术,为继续读研深造做好铺垫;“用”包括将基础理论在审计、管理、研究、评估、营销等多方面实际场景进行运用,分为智能会计、智能管理等方向,未来还会有智能金融等更多专业方向,目的是培养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场景问题的能力。

办学条件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依托天津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优势学科,两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有着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专业实力。工商管理学科致力于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管理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企业管理运营的基本原理和活动规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拥有虚拟仿真数字财经实验室,以业界公募私募基金所使用的量化投研平台作为教学平台,同时建设有金融数据本地化仓储服务平台、数字孪生引擎、高性能GPU服务器等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科研软件和设备,贯穿从学到用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并且是与实际产业结合的学习科研环境。
毕业生去向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为我校新设本科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根据2024年公务员天津省考岗位表,26.91%的公务员岗位允许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报考。另外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与阿里研究院发布的《高校毕业生数字经济就业创业报告》显示,65.2%的企业已成立数据分析部门,24.4%的企业正在计划成立相关数据部门。预计毕业生去向为:一是进入到银行、会计事务所、金融投资等公司从事数据治理、风险管理等工作;二是进入到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公司,从事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商业分析等工作;三是通过公开选拔考试,进入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事数字社会治理等工作;四是进入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五是发挥创新创业能力,自主创业。